自2023年9月15日起,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全面启动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聚焦重点群体,通过开展阵地化、优质化、数字化、立体化的金融知识教育普及活动,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有效保障自身金融合法权益,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侵害,切实提升广大消费者在金融活动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筑牢金融防线 守护最美夕阳红
“这230万是要给我孩子买房用的,我不会上当的!”近日,八旬老人王奶奶(化名)前往浦发银行武汉分行一网点柜台,声称要将卡内定期全部提前支取并转入他行个人卡内。由于老人持有的定期存款具有金额大、笔数多,且其中多笔即将到期等特点,引起了网点工作人员的注意。通过反复沟通,老人坚持表示“因儿子买房,需要用钱必须一次性付清”,但当问及房产的具体情况及细节时,老人却无法说明。综合异常情况,网点判断老人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立即向老人子女打电话核实转账事宜,但子女均表示家庭无买房需求,希望银行协助拦截老人转账,并立即报警请求公安协助。经过几小时沟通劝阻得知,老人确实是遭遇了电信诈骗,接到陌生电话自称是“公检法”,表示老人涉及一起案件,需尽快转移其名下所有资金至安全账户,并且必须保密,不可告知任何人包含家人,否则会因为自己的案件连带影响家里人的工作和生活,一步步骗取老人信任。最后,在银行工作人员及公安民警的共同劝阻下,老人幡然醒悟,及时破解了这一骗局。
浦发银行武汉分行温馨提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骗子的手段更是“更新迭代”,有些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熟人”,或是打着“养老养生”“保本高息”等幌子吸引老年群体一步步掉入陷阱。针对这一情况,建议老年群体,一定要牢记“六个一律”、“八个凡是”口诀,对于电信网络渠道获取的各类信息一定要提高辨别能力,加强防范意识,当自己拿不定主意时,多找子女、信得过的朋友商议,不盲从,不冲动,不轻信,不转账。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提供骗子的账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侦查破案。
远离非法“校园贷” 守护美好青春
湖北某大学学生小王同学(化名)为购买最新款手机及其他消费,申请网上贷款。据其介绍,“网上贷款流程非常简单,零抵押,只需要提供姓名电话、身份证照片以及银行卡账号,借款秒到账。”但随后,小王发现了其中的异样,原本3万元的本金,最终利息远远超过还款金额。无奈之下,小王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的债务,小王追悔莫及。
浦发银行武汉分行温馨提示:无门槛、无抵押、无利息,专为学生打造,秒到账……这些字眼都来自于为青年群体“量身定制”的陷阱——非法“校园贷”。借贷有风险,贷款须谨慎。面对非法“校园贷”,建议青年群体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而出,理性借贷。要选择有贷款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不要轻信没有资质的非正规公司发布的“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的虚假宣传广告。一旦发现遭遇非法“校园贷”,要及时向警方报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要因为害怕,被不法分子恐吓、威胁,在陷阱中越陷越深,遭受财产损失和不法侵害。
堵截征信修复陷阱 用心守护新市民
近日,新市民张女士(化名)前往浦发银行武汉分行网点柜台要求办理非账户柜面限额调整业务。经沟通了解,来汉打工不久的新市民张女士接到陌生电话声称其征信信息需要修改,与对方添加QQ好友后,收到一封伪造征信电子报告的邮件。报告中显示张女士身份信息为学生账户,需要对其进行修改,否则会影响客户房贷等其他贷款业务的办理。信以为真的张女士按照对方要求把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银行验证码等信息告诉对方,并打开会议类APP的视频功能拍了个人正面照片发送对方。骗子利用上述信息,为张女士从线上网络平台发放贷款至其银行账户,欲将银行卡账户中3万余元通过非柜面渠道充值到数字人民币钱包后实施诈骗。但由于张女士的银行卡账户长期未使用,银行按照账户分层分类管理和保护账户资金安全的相关要求,将其非柜面限额下调至1000元,骗子指导张女士提取贷款至数字人民币钱包账户失败,未能得逞。后经工作人员耐心讲解,张女士意识到自己被骗,并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立即挂失账户,与网络贷款平台联系,同步报警处理,成功避免资金受损。
浦发银行武汉分行温馨提示:互联网金融平台客服不会使用虚拟号码或其他非官方社交方式联系客户。在接到这类电话时,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如果有疑问,可直接搜索拨打平台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对于陌生人要求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号码、银行账户、验证码、密码等信息坚决不予理会。同时,征信中心不对外提供逾期记录处理、违规网贷账户关闭、征信修复等相关服务。当您的信用报告出现不良记录时,应及时还款;对信用报告有异议的,可通过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等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权。当诈骗分子冒充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客服人员,以“注销白条”“注销校园贷”,否则影响个人征信等理由要求注销账户和清空贷款额度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添加好友共享屏幕是虚假征信类诈骗的常用套路。不轻易下载各类视频聊天软件,不添加私人社交账号与陌生人聊天,更不要共享屏幕进行账户操作,以防账户、存款、贷款、密码等个人信息泄露。
本文地址:http://www.razcy.com/quote/8323.html 月落星辰 http://www.razcy.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