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系统  教师      参数  蒸汽  经纪 

中发高论坛聚焦提振消费:释放内需潜力激发经济活力

   日期:2025-03-31     浏览:104    移动:http://m.razcy.com/quote/12889.html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头连着千行百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提振消费”放在2025年政府工作的首位,并且对提振消费作了具体部署。

如何能够真正地使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应全面显现?近两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围绕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前瞻探讨,对提振消费给出建议。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23日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努力把消费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

不少与会嘉宾认为,当下面临的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问题,要由以往的投资和出口为主驱动的经济,转向创新和消费为主驱动的经济。一揽子提振消费的政策,绝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应急之策。提振消费不仅是短期经济修复的抓手,更是长期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

消费不足是结构性偏差

“当前中国消费规模很大,但消费在国民经济和总需求中的比例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有大约20个百分点的差距。”韩文秀说。

此前,《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炉,从居民增收、消费保障、服务提质、大宗消费升级、消费品质提升、消费环境改善、清理限制措施以及完善消费支持八个方面多维度提振居民消费潜力。

“对于这一揽子提振消费的政策,绝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应急之策,简单对冲目前消费不足问题,简单来应对目前各种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当下)所处理的问题,一方面的确是消费不足,即消费对增长贡献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消费率过低。”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也认为,中国现阶段的消费不足,不是平均水平上的明显偏差,而是一种结构性偏差,其形成原因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偏低且内部差距大、城市化水平偏低且质量不高、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

刘世锦表示,过去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房地产和基建高速增长,从国际比较看,实际上存在着超前和透支的问题。近两年来,房地产下跌,基建减速,原先被掩盖的消费结构性偏差问题浮出水面,成为终端需求中“卡脖子”的短板,这个短板不尽快补上,终端需求的收缩将会导致经济增速滑落。

刘世锦认为,从消费内容看,消费不足主要是服务消费不足,重点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养老等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发展型消费不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问题的根源都指向终端需求不足,把终端需求提到合理水平,就有了经济运行的源头活水,诸多由终端需求不足引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解决之道并非简单刺激

在一系列促消费改革举措作用下,中国消费加速回升态势显现。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四季度增速较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而2025年1~2月增速进一步回升。

“中国消费市场仍处于消费潜力逐步释放的阶段。”作为与消费有着最为密切关系的企业之一,京东集团CEO许冉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感受到的关键变化:一是,在提振消费政策带动下,消费需求加快;二是,复苏随着老龄化的加快演进,银发消费动力逐步释放;三是,在数字技术加持下,智能化绿色化消费快速增长;四是,国货品牌与传统文化大融合,激发传统消费活力。

许冉认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上述四大趋势仍将持续。2025年,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同时,相对于2018~2019年社会零售总额8.5%左右的增速,中国消费还有很大潜力释放空间。“如果政府能够推出更多提升消费的政策安排,2025年的中国消费增长将更加值得期待。”

作为市场经营的重要一环,金融科技平台在产业升级提振消费等方面正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在促进消费领域,金融科技平台具有独特优势。随着消费市场的持续拓展,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兴消费模式正在引领新一轮消费变革。”创始人兼CEO吴海生对记者表示,金融科技平台能够凭借AI技术优势,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触达性与可获得性。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更能全方位助力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实际上,对于如何才能提振消费,市场已有不少观点和讨论。一种思路是着力解决老百姓不想消费、不敢消费、不会消费的问题,如“直升机撒钱”、补贴消费等,通过促销增加消费。在刘世锦看来,这种办法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不具有可持续性。

另一种思路是推进结构性改革,试图解决一些深层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目标是使消费潜力最大的那部分低收入阶层增加消费能力,重点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发展型服务消费。

“不是一次性的,要有持续稳定增长的制度安排。”刘世锦认为,当下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问题,要由以往的投资和出口为主驱动的经济,转向创新和消费为主驱动的经济。消费结构性偏差的短板是一个很大挑战,解决好了就能转化为重要机遇,就能提供或许并不亚于房地产曾经提供的新增长动能,从而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中速增长提供支撑。

刘元春表示,在目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应通过扩消费全面对冲下滑的力量,在全球经济出现疲软的状况下,中国提振消费不仅可以扩大内需,同时也有全面稳定全球经济增长的锚定效应。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产业和消费能级的升级,是需要穿越周期、穿越短期问题、进行中长期布局的一个问题,“解决之道与简单地进行消费刺激是不一样的。”

提振消费离不开政策保障

提振消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自然离不开政策的保障,财政金融的助力。

韩文秀表示:“中国将综合施策扩大消费,不断形成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比如,在增强消费能力方面,他提出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基础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让消费者有钱能消费。

刘世锦建议,应当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国有资本划转和完善养老缴费制度等多措并举,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使农村居民领取的养老金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村居民作为中国收入水平最低的群体,其消费倾向较高,约为0.8,加上宏观经济分析中的消费乘数效应,约为1.5,如果这个群体的养老金支出能够增加1万亿元,就可以拉动GDP增长约1.2万亿元,为年度经济增长提供近1个百分点的增长动能,将对稳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刘元春表示:“在刺激消费的政策保障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稳房产、稳股市方面做到前提性的保障,因为这是财富稳定以及资产负债表稳定的关键支点。”此外,他认为,必须要在财政上给予全面支持。“要想在未来的收入预期方面有所全面调整,必须在收入分配政策,特别是工资增长机制以及社会福利体系的改革方面提出一揽子计划,从而使大家对未来收入支撑方面有一个全面的预期。”

“中国消费率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可支配收入较低,怎么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概可以思考这样的角度,中国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或者金融市场能够提供跟美国一样的财产性收入,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升,整个中国的消费格局就会完全不一样,这一点需要金融从业者思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称。

本文地址:http://www.razcy.com/quote/12889.html    月落星辰 http://www.razcy.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