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选择逆势扩张个贷业务,只是中国银行业饱尝息差下行之苦的一个缩影。
毕竟,利息收入一直是国内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息差下行的压力也持续侵蚀着银行的商业可持续能力。
2024年,交行整体净利息收益率为1.27%,同比下降1个基点。虽然降幅已经很小,但仍在同业中垫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国内商业银行的整体净息差水平为1.52%,较一季度下降2个基点。分机构来看,国有大行四季度的净息差为1.44%,较一季度下降3个基点。
净息差降幅虽然已经有所收窄,但息差下行压力仍是笼罩在银行业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有一种说法是,中国银行业正在面临「三低一高」的压力——低增长、低利率、低回报和高风险,这一点在零售信贷业务上体现得格外明显。
再加上,近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密集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从以消费贷款提振消费,到通过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稳定就业,这些都对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3月16日,国务院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有序开展续贷工作。
不久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的通知》,围绕完善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的力度提出五项措施。
其中包括:将小微企业最高授信额度由3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对个人给予最高授信额度1000万元;明确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4%,最低可至2.9%等等内容。
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放贷门槛的进一步降低,背后潜藏的风险可能会加速「传染」。尤其,现在市场中也不乏「套利者」存在。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曾经的零售信贷「神话」是银行「高增长」时代的产物,是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消费升级红利、科技红利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时移势易,零售银行们必须要摆脱惯性、重新选择了。
本文地址:http://www.razcy.com/quote/12853.html 月落星辰 http://www.razcy.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