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系统  教师      参数  蒸汽  经纪 

重磅发布!副中心晒出绿色发展成绩单!未来五年将有这些大动作

   日期:2025-03-08     浏览:87    移动:http://m.razcy.com/quote/12431.html


以“绿”破题 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自2021年启动“十四五”规划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了“一个定位升级”和“三个突破提升”。


随着国家赋予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副中心明确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践行地、绿色发展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区、绿色技术示范应用创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领区四个目标定位,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图片


为此,副中心围绕生产、生活、生态方面,实现了绿色发展能级、绿色宜居品质、生态环境质量三个突破提升。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等一批优质绿色产业资源聚集副中心,推出了全国首个新型电力系统地方标准、全国首例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创新项目等一批首创范例,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位于全市第一梯队。


图片


促进了副中心能源低碳转型,在全市率先开展用能和碳排放综合评价试点,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在全市率先建立区域层面绿电消纳工作机制,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实现100%绿电覆盖。


图片


作为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的地区,副中心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居全市前列,不断探索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清洁运输等政策机制,绿色出行比例逐级提升。


在减少建筑污染的同时,副中心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M2.5年均浓度大幅改善,历史性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市首个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


图片




姚伟龙表示,

“十五五”时期,副中心将继续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围绕建筑、交通、产业三大领域,能源、生态、文化三大支撑,在现有成果上巩固增强。副中心将在政策机制改革上创新突破,在重点领域降碳上持续发力,巩固统筹实施机制,推广绿色发展经验,加快城市、企业绿色转型。


同时强化关键支撑,探索“项目+标准”模式,在重点领域主动作为,总结经验做法,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推出更多绿色发展标杆项目。


图片



金融助力 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金融服务是支持城市发展的动脉,副中心绿色发展的背后是各类绿色金融创新举措。在“十四五”期间,市委金融办发布出台了《关于协同推动绿色金融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多个相关文件,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精准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效能。


图片


在今天的副中心,您能够找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等五家银行的绿色支行,提供精准的绿色金融服务,也能找到中美绿色基金、北创绿色低碳科技基金、北京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等多个绿色基金。


目前,副中心已完成相关交易规则的制定和交易系统的开发,共有1927家市场主体完成开户,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纳入全国绿色项目3000个,碳配额和环境权益累计成交额突破1.1亿吨。


图片


通过不断发展,副中心绿色金融产品服务越发丰富,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京绿通”“京绿融”专项再贴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为城市副中心绿色重点项目融资提供资金支持。


北京市首单碳配额质押贷款”“北京市首单CCER质押贷款”“副中心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


推动金融机构发布“碳惠融”等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面向企业注册地、项目所在地位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绿色金融市场能级不断提升。



图片


王颖介绍,

“十五五”期间,北京市将巩固拓展发展成果,在城市副中心形成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引领带动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绿色金融政策谋划,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北京市将充分发挥北京绿色交易所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作用,提升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积极吸引更多绿色金融专业机构在城市副中心聚集在城市副中心探索建设一批绿色标杆园区,逐步打造能够自然聚集、不断吸附国际机构和金融人才的绿色金融平台生态,拓展国际间合作对话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提升首都绿色金融影响力。


图片



创新动能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随着一片片“京帆”升起,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已基本建成。同时,副中心还在加快建设M101线一期工程、6号线二期(南延段)……


高效绿色轨道交通快速铺展的背后,是市发展改革委加强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统筹,全力支持城市副中心重大绿色项目建设。


图片


“十四五”以来,副中心不断完善生态友好道路交通,提升绿色出行服务水平;强化系统支撑,制定出台“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方案、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能源领域年度工作要点等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行政办公区二期、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北投大厦等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建成并网发电;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初见成效。


图片


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方面积极推动一批项目建设,在让更多公共建筑建设按照绿建三星标准的同时,助力打造副中心蓝绿交织的森林空间。


为支持城市副中心低效腾退产业空间绿色化改造,市发展改革委支持北泡轻钢地块老旧厂房等5个项目空间改造提升,加强产业导入,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示范效果好的产业园区。在市区联动下支持副中心积极谋划两业融合示范园区,促进京津冀区域绿色产业发展。



图片




方明成表示,



目前,市发展改革委正在联合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研究编制促进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和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市有关单位一道,持续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还将支持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形成新型绿色专业服务产业集聚区,打造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新地标。



水清天蓝 擦亮绿色生态“金名片”


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市区两级紧紧围绕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通州区政府共同制定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立“九大领域、四大类别、三个层级”的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总体框架,以标准引领城市副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


图片


2024年,副中心PM2.5年均浓度为33.9微克/立方米,较2023年同比改善9.6%,实现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历年最多、重污染天数历年最少,蓝天白云逐步成为常态。


图片


在水环境方面,副中心8个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均值都达到了Ⅳ类及以上。作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34.19%,绿化覆盖率53.6%,400余公里绿道纵贯南北,8个万亩森林组团串联东西;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星罗棋布,鸟种记录逐年增加,鸟类多样性更丰富,蓝绿交织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图片


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副中心持续加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制定实施分年度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2024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落户副中心并开市运行,北京绿色交易所提供集中统一的交易和结算服务,升级为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同时,作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之一,储备了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低碳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在内150余个项目,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图片


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路径和模式,有效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开展无废工地、无废校园等建设工作。


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面,副中心率先制定0.1微克行动实施方案,将绿色理念融入重点工程项目全过程,在3个大型项目中推广使用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实现降尘、降噪等多方面效益。率先在文化旅游区、运河商务区等建立清洁运输示范区,探索建立零排放货运车队。


图片


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区域协同,近年来,通州区先后与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签订“通武廊”系列生态环境领域合作协议,明确了空气重污染应急联动、交界区域河流污染治理等9大合作事项。建立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精准执法和帮扶培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图片



刘贤姝介绍,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高标准、高水平推动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副中心,为美丽北京建设注入新活力。



绿色建筑 让城市低碳“生长”


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工程、海昌海洋公园,这些副中心重点项目您一定听说过,却不一定知道它们还是绿色建筑。“十四五”期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通过加大既有建筑节能管理力度,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以及应用大数据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助力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图片


通过精准的政策支持和精细的项目管理,城市副中心建筑绿色发展获得显著成效。2024年,副中心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62.75万平方米,建筑高品质发展已成为新常态。


同时,副中心持续推进既有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和公共建筑能效分级试点,“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已完成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面积130.45万平方米,通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78万平方米,既有建筑“含绿量”稳步提升。


图片


在建设工程材料上,城市副中心建设项目按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试点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采购使用绿色建材,各类再生产品广泛应用于道路工程、园林工程、水务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等,累计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达800余万吨。














图片


王鑫说,

“十五五”期间,市住建委将从加大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力度、推动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持续开展公共建筑能效分级、支持城市副中心区域内企业开展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四个方面,支持推进城市副中心建筑绿色发展。


拟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城市副中心全面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效分级管理工作,共涉及大型公共建筑144栋,建筑面积559万平方米。指导打造“一核两翼”的智能建造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推进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本文地址:http://www.razcy.com/quote/12431.html    月落星辰 http://www.razcy.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