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1月金融数据统计报告。
1月金融数据总量呈现恢复,新增社融和人民币贷款均实现同比多增。结构也有积极因素,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均强于去年同期。财政发力、银行大力推动“开门红”,积极影响正集中体现,由此货币宽松的迫切性有所减弱,央行密切关注汇率和利率单边波动的风险,金融市场流动性在边际趋紧。隐忧在于,若商业银行同业存单负债成本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侵蚀其净息差空间,继而有损银行贷款投放的积极性;同时,外部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强,可能扰乱经济基本面复苏的节奏。往后看,货币政策或将密切关注基本面及外部环境的边际变化,“以我为主”,适时降准降息。
1. 社融同比多增。2025年1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5833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持平于8.0%。主要支撑在于:1)政府债融资规模提升。1月政府债融资同比多增近4000亿元,受到特殊再融资债前置发行的支撑。2)人民币贷款较快投放。1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近3800亿元。3)除此之外的其他分项中,委托贷款、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同比多增,而外币贷款、表外未贴现票据和信托贷款同比少增。
2. 企业贷款向好。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贷款存量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7.5%。其中:1)企业贷款同比多增,短贷和票据支撑较强。1月企业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同比多增,分别拉动贷款增速边际提升0.18和0.1个百分点,或因春节时间较早,节前供应链和项目进度款结算、员工薪酬奖金发放等用款需求都提前至1月释放。企业中长期贷款阶段性企稳,或得益于银行信贷“开门红”项目储备的集中释放。2)居民贷款弱于去年同期,但房贷表现较为亮眼。1月居民短期贷款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对贷款增速的边际拖累分别为0.17和0.08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多增1519亿元,得益于商品房销售的韧性,以及去年10月存量房贷利率再度下调后,居民提前偿贷行为的减少;居民中长期经营贷款,房贷之外的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在1月份同比少增2856亿元,表现相对弱势。
3. M1口径调整落地。1月新修订的M1同比增长0.4%,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1)2024年末,住户人民币活期存款规模约41.4万亿,约占修订后M1总量的37.2%;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规模仅有2.8万亿,约占修订后M1总量的2.6%。修正后的M1增速更加平滑,尤其在每年1-2月波动幅度减小,年终工资结算对M1增速的扰动有所减弱。2)M2同比增速回落,表现弱于季节性,因金融市场流动性边际趋紧,且贷款增速回落。1月M2同比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至7.0%,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减少,或因居民投资股票市场的热度边际有所减弱,且资金利率处于高位,金融机构的杠杆或有一定幅度压降。3)从金融数据看,1月财政积极发力,资金筹集和使用进度均快于过去三年同期。以政府债净融资和财政存款推算,投放财力比过去三年同期均值高63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