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市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物质丰富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全国很多地方的乡村集市红火开张,一跃成为新晋“顶流”。主打自然野趣的农夫集市、主打民俗风情的非遗集市、主打新潮时尚的露营集市......而据上观新闻报道,日前,上海南桥镇光明村举办了“七色堇”公益联盟积分市集,集市上,主要流通货币是“积分”而不是“钱”。这还真是新鲜事。
不少地方都建设了“慈善超市”,依托慈善超市平台,推行积分制管理,凡参与志愿服务的村(社区)居民,可凭积分在“慈善公益积分兑换区”兑换商品,以此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村级事务、整治庭院、文明乡风建设中。早在10年前,光明村就设置了纸质的公益积分卡,村民们凭着参与公益活动获得的积分,可兑换大米、食用油等各种生活用品。现在,光明村把这种以户为单位将村民生产生活等行为量化、赋分,再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乡村治理方式,创新性地移植到乡村集市上来,让乡村集市不仅是村民社交的大型“派对”,更是激活乡村基层治理实践更有活力的载体。
今年年初,光明村设计了一套更加完整的电子公益积分卡规则和系统,包括个人的“能工巧匠服务积分卡”及以家庭为单位的“文明心实践卡”。在这个乡村集市,一个烧饼一积分,一碗刨冰三积分,一个土布工艺品十积分,理一次头发、修一个电器也分别是一积分。在集市入口处的积分币预先兑换台,卡里已有积分的村民能通过刷卡获得积分币,收获不花钱也能玩转市集的体验。而通过在集市摆摊,赚到积分券的村民后续也可以将等值存入到自己的积分卡内,后期在村内常态化积分兑换点换取物品或服务。对于没有积分的村民,在购买时同样能按1:1兑换成人民币,但集市结束后,工作人员会鼓励他们参加到公益积分卡项目中来。
在这样的集市上,村民的收获感不仅仅是买到了心仪的东西或卖出了多少产品或服务,更是看谁能花更多积分,谁赚到了更多积分。这无疑形成了比着做公益的良好风气,形成乡村文明的良性循环。甚至因此吸引城市游客来赶集,让他们用为乡村做公益的积分,在集市上获得新的沉浸性体验。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在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方面追求成就感。这一新变化,也为新时期乡村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基层治理的重心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点在于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乡村集市积分制治理无疑是从村民新需求出发的优化乡村治理、助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探索,也是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
当然,在市集喧闹声中浇灌乡村振兴之花,乡村集市买卖用“积分”,并非乡村积分制治理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关键是各地在乡村治理中要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出发,善于抓住新问题和新需求的苗头,从而再创新积分制治理方式,走好乡村善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