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将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果,深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平安、充实而有意义的暑期,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6月27日?《新京报》)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做好“双减”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近年来,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不断出台减负令、禁补令,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没能彻底减下来。正如通知指出的,“双减”政策落地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协同监管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治理工作一刻不能停止、一刻不能松懈,必须继续吹响稳准狠的“冲锋号”。
此次印发的通知,亮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重点举措,抓住了“减负”的关键,为中小学生减负再次亮出了一把利剑。各地要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就做好暑期“双减”工作召开专门会议、作出系统部署、周密制定方案、明确任务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推进网格化治理,针对群众举报、舆情监测等渠道反映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问题,快速核查、联动处置,加大违法违规案例曝光力度,坚决杜绝不合格、不合规、不合法的机构“死灰复燃”。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严厉打击隐形变异,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的现实所需,是卸掉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任务。此次印发的通知,释放出极强的从严治理信号,监管措施力度前所未有,整治的坚定决心可见其中。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同联动机制,树牢底线思维,严防风险安全隐患,全面开展培训机构风险隐患排查和风险防范管控,常态化开展培训机构“爆雷”“冒烟”监测。对已经完成整改的培训机构,要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统一管理,从严做好培训材料和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全面加强价格监测和预收费监管,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绝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绝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切实保障学生利益、家庭利益。
俗话说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终结校外培训机构市场乱象,需要政府、学校、家长等各方合力而为。家长要转变“拼娃”“望子成龙”“赢在起跑线上”等急功近利观念,理性看待、慎重选择校外培训,把培养孩子的关注点更多放在兴趣特长、综合素质方面,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暑期学习生活,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健康明媚的心理、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样,才是对做好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的有力支持,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平安、充实而有意义的暑期,才能真正做到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轻、家长的额外精力负担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减轻,让校外培训机构市场乱象“不反弹”、治理不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