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农人”是何杨阳初涉农业领域时一个闪亮的标签,不仅因为他略显青涩的年纪,还承载了当地人的一种期许,希望他能用“90后”的方式,在农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与尝试。显然,何杨阳没有辜负这份期许,自2018年返乡创业至今,他用五年时间深耕农业,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nerror="imgerrorfun();">
何杨阳(右一)
归乡大学生成了种田专家
农忙时分,在新浜镇林建村的上海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区,无人机与无人农机“空地协同”作业,自主为水稻浇水施肥。从田间地头竖起的“太空育种试验田”简易指示牌,也可窥见土是宝农场“高精尖”的一角。
nerror="imgerrorfun();">
“这些无人农机都使用了5G农业专网,并搭载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等多项新技术,能够实现耕、种、管、收的无人化管理。”何杨阳介绍,“太空育种试验也在持续探索之中,眼前这些水稻就是‘遨游太空’的松江大米种子,在去年小范围的试吃测评中口碑不错,今年种植规模有所扩大。”
“传统的施肥施药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也容易造成浪费,无形中增加了种植成本。”回想起返乡归田的初衷,何杨阳坦言并没有宏大的目标,只是看到村里农民一把年纪还在干农活,心里很不是滋味,越发觉得传统农业亟待转型。
在智慧农业领域摸索前行
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何杨阳施展农业抱负的“根据地”,这里也有他创立的无人机应用实训基地。几年时间,土是宝陆续与新浜成校、松江水稻研究所等合作,开展无人机“植保飞手”农民培训、“松江大米”太空种子的返地培育等工作,持续为松江农业科技赋能。
nerror="imgerrorfun();">
起初,村民们看一个“毛头小子”要通过科技改变传统农业的耕种方式,有些半信半疑,怕他步子迈得太大一脚踩空。何杨阳耐住性子给村民们做无人机培训,初见成效后,农民主动找上门来,农业无人机使用量逐渐增多。“其实做农业,不是学历高说话就管用,归根结底要能带着大家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不然没人信服。”何杨阳笑着说。
为了带领更多农民致富,何杨阳尝试延长农业产业链,开发衍生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他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融入传统中医理念,通过改良土壤的微生态环境,把中草药制剂加入稻谷浸种、播种的过程,推出独具特色的“土是宝”大米。此外,还相继推出土是宝酒、土是宝生态米粃粉等产品。今年3月,土是宝白酒作为松江大米衍生品首次亮相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吸引了不少参展人员驻足品尝。
期待更多年轻力量加入
从最初的农用无人植保机团队提高生产效率到如今的数字农场实现“数控”升级,何杨阳在不断的摸索中,越发觉得农业田地大有可为,更需要有人愿为。近年来,土是宝合作社以“5G”技术发展为契机,与江苏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每年为学校的硕博科研团队提供试验田开展无人农机平台的自主导航实验。今年6月,江苏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张亚飞就和组员驻扎在此,他表示将自己的专业应用于农业领域本不在计划之中,但是随着不断摸索他越发感兴趣。
nerror="imgerrorfun();">
来此的科研团队中不止张亚飞一人有这样的想法,而这也正是何杨阳希望看到的。在他看来,农业曾经被科技忽视不是因为不需要,而是因为没有被看见。土是宝合作社提供科研实训基地,不仅仅希望能破解眼下的农业技术难题,更希望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农业的理解,愿意投身于智慧农业的建设。
“今后的农业发展方向,必然是科技引领的智慧农业。”何杨阳说道,“土地是财富,但更像一个载体。种什么样的种子,结什么样的果实,亦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