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液体里的服务器长什么样?一支口红的碳中和之旅有哪些奥秘?刚刚在临港落地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到底生产怎样的产品?这一切,都能在“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中找到答案。国内首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博览会将于6月11日-14日举行,记者今天下午提前探营,带你“碳”索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密码。
“上海速度”中充满“碳”索在区域转型和城市更新过程中,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7.1展馆的临港集团展区,20 大重点园区、4 大服务平台,联动 60 余家园区知名企业以及10余家合作伙伴组团参展首届,集中展示绿色园区、绿色建筑、绿色场景、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的成果。
nerror="imgerrorfun();">在临港集团展区的一隅,特斯拉的展位格外亮眼,首次以沙盘形式呈现的“绿色工厂”,代表着“上海速度”,更透露出这家企业在可持续能源之路上的“碳”索。就在今年4月,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落户临港新片区,将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记者在现场探营看到了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的模型,每台megapack机组可以存储3兆瓦时的能量,可满足3600户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需求。此外,特斯拉还首次展示了储能的家用级产品,包括太阳能屋顶与特斯拉Powerwall电池,工作人员介绍,当两者结合时,太阳能屋顶可以为整个家庭提供100%的可持续再生能源,“目前这一业务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
nerror="imgerrorfun();">走进申能集团展位,在绿色“生”能展区,可以看到一张巨型的绿色先锋电力版图,从代表海上风电“上海速度与高度”的临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到“十四五”期间海南首个获得核准的海风项目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汩汩绿色电流跃动起低碳环保脉搏。集团下属申能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申能股份的新能源项目遍及全国18个省市,权益装机容量达455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约28%。
创新方案为碳排放“大户”找“解药”你看见过服务器,但你看见过沉浸在液体里的服务器吗?在网宿科技展台,记者就看到了3台“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在最大的一台单相浸没式液冷机柜前,打开面板,可以发现一层薄薄的液体覆盖在服务器上。这种浸没式液冷的方式正成为数据中心节能降耗的主流,通过液体流动与散热器内部表面摩擦,带走大量的热量而起到高效散热作用。
nerror="imgerrorfun();">步入ChatGPT时代,AIGC需要的超高算力对于服务器提出了高要求——传统风冷散热架构难以应对,其运营所产生的高能耗也受到关注。网宿科技数据中心运维总监徐明微介绍,这一创新产品采用自研的DLC浸没式液冷技术,一方面可将PUE(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的比值)降至1.049,另一方面拆除了风扇,还能节约10%—20%的能耗。目前,这一技术已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上海第一座全浸没数据中心——网宿科技嘉定云计算数据产业园,已于去年8月落地,可提供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化工行业是碳排放“大户”,也是减排方案最复杂的行业。巴斯夫展台就非常实诚地列出了能源和化学工艺排放前十的列表。其中,蒸汽裂解装置是化工行业能源最为密集的工艺流程之一,而且,将碳氢化合物分解成烯烃和芳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相关裂解反应通常需要在炉内温度达到约 850 摄氏度才会发生,业内主要是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来完成升温。而巴斯夫则展示了另一种创新方案:通过电力驱动加热过程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巴斯夫中国市场营销高级经理茅昱介绍,若购买可再生资源的电力时,这项具有颠覆性的革新技术有望实现高达 90% 的减排比例,“目前全球首座大型电加热蒸汽裂解炉示范装置已启动建设,将于今年投产。”
种绿色的种子开“零碳”的花时至今日,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迫在眉睫的挑战,它与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欧莱雅展台很好找,入口处醒目的“网红”艺术装置诠释了企业参展主题:一支口红的“碳索”之旅。走进展台,可以直观感受口红这一消费品的减碳路径:在上游,“可持续原料采购”从源头入手降低环境影响;在中游,苏州工厂实现碳中和;在消费端,绿色包装、低碳运输、绿色建筑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一支口红在“时空隧道”中完成碳中和。据悉,2022年欧莱雅北亚运营场所也已实现碳中和。
nerror="imgerrorfun();">记者在探营中发现,“零碳”是各展台的高频词。罗克韦尔自动化以互动体验形式围绕“零碳制造”展示了净零解决方案,聚焦碳评估、碳减排、碳抵消和碳认证辅导四大方向,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碳核算、净零规划和端到端的数字化碳追踪服务。在太平洋保险展台,记者还见到了行业内首推的大型活动“全面风险保障+碳中和”解决方案。展台负责人介绍,这一解决方案已服务了五届进博会,并且不断创新模式,比如,在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期间,太保产险就通过“购买碳资产+碳中和保险”的方式,大约抵消了整个进博期间3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首次实现“零碳进博”。在去年的第五届进博会期间,企业引入碳普惠机制,近6万人参与行动,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