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球迷们对NBA如何能变得更好总有很多意见——值得商榷的吹罚、总是受伤的超巨、逐渐趋同的比赛画风、平平淡淡的全明星赛.......但谁都无法否认,无论如何,NBA都还是全球热度和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在中国有着巨大市场和超高人气。
可NBA对中国市场的深耕却一直有些水土不服,斯特恩在央视大厦推销录像带已经是史书故事,万人空巷看乔丹也成了都市传说。在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看完半场比赛都成了一种奢侈,再加上赛事版权、内容积累、社区培养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哪家平台能真正吃得下、玩得转NBA这个超级体育IP。
强如官方直播平台,也很难把直播版权转化为优质内容池,打造球迷社区和破圈效应,还有人能做得到吗?
有的,兄弟,有的。全球最受欢迎的篮球联赛,和国内最接地气、受众最广的内容平台结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NBA和快手的合作给出了答案。
早在2022年,快手就和NBA中国宣布达成新周期战略合作,成为NBA在中国的首个内容二创媒体合作伙伴。除了海量的正版赛事内容外,还有艾弗森的入驻、尼克-杨的直播、跨界名人们的参与互动、铁杆球迷和直播名嘴的线下辩论......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活动,总观看人次近2000亿,互动次数超百亿。无不印证了快手老铁们的活力和潜力,也为红红火火的NBA中国市场再添一把新柴。
可能是尝到了“走群众路线”的甜头,2025年3月24日,NBA中国与快手再续佳缘,续签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根据协议,快手将继续作为“NBA中国官方短视频平台”和“NBA中国视频内容创作社区”, 为球迷提供精彩内容和互动。
内容和互动,正好命中体育爱好者的两大刚需。我们需要高清、高质量、高丰富度的内容,更需要参与感、社区感、存在感和成就感。北美体育联赛MLB早有结论,只要在直播间开放互动渠道,球迷粘性就会迅速提高。
快手深谙其道,除了继续引入官方资源和账号、丰富NBA内容库之外,他们还做了更多互动性拉满的创举。
首先是大力扶持站内的创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赛事素材,在营造“鼓励正版”的氛围同时,通过二创的方式打造优质内容社区,就像曾经的B站番剧区和如今的游戏社区一样。这种发动群众的策略非常管用,在过去三年内,快手签约了超过五千名创作者,培育了九千万的NBA兴趣用户,NBA相关内容的日均播放量达到了2.2亿,商业化下单金额超过1.5亿,也构建了“内容赋能商业,商业反哺生态”的闭环。
但快手的野心远不止这些,以“接地气”见长的他们,为了深入更广大用户群体、贴合球迷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了更多花样。
首先是线下玩真实,结合自己擅长的线下赛模式,成为“NBA 3X官方独家社交媒体合作伙伴”,把NBA三对三篮球赛事打造成更正规、更有吸引力、更有传播效应的篮球IP。更诱人的是,大区赛和总决赛必有NBA球星到场的大保底、优秀的草根球员还能获得赴美赛训的上升渠道(无论他们在美国待多久,这趟旅程都能转化成他们一生的财富)。
而且24年的三篮赛事已经跑通了这套流程:遍布全国35场的赛事量级,库兹马、马里昂、克劳福德等NBA球星的亮相,都证明了快手有能力和NBA合作,办好这个规模的赛事活动,有了先例和底气,在扩大赛事规模和影响力、创新玩法和商业逻辑、打造更有知名度的三篮IP,就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有这些buff加成,就算达不到“村BA”那样的出圈级别,快手也能凭借三篮IP更深入地与中国篮球绑定,更能让赛事从线上走到线下。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半场三人篮球才是群众参与度最高、最为人熟知的篮球比赛,是所有热爱篮球的人的起点和归宿。
此外,这几年快手体育深耕群众体育赛事,”快手村BA”、“快手村奥会”、“快手村钓”为大家所熟知,那么NBA和快手携手是的会打打造相关的赛事IP?让NBA从宝座上、聚光灯下,走进校园、村镇、县城?
除了扎根于篮球大地的三篮赛事和群众体育篮球赛事,快手还有“仰望星空”的野望——时隔六年,NBA中国赛重回球迷视野,如此良机怎能错过?无论是NBA还是快手,都会把这个系列赛事包装成25年度的重磅产品。从线上独家内容,到线下球迷互动体验,从大咖解说到跨界达人互动,从观众席前排的“强势围观”到赛前和赛后的独家视角,可以预想,双方将打通线上+线下的场景,全方位地盘活NBA中国赛这位久违的老朋友。
然后是线上玩创新,最经典的球星直播当然是最好用的抓手。尼克杨和大加索尔的直播已经给快手打了样,在新的合作计划里,他们为一整个赛季准备了至少20场球星直播和中国行活动,让大洋彼岸的球星和本土球迷线上线下零距离互动。对球迷来说,参与球星直播可谓是成本最低、参与度最高的互动形式了。
另一方面,现在的互联网时代,短剧俨然成了新风口。作为国内头部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早已谋划好了破圈共创的布局——由剧情领域的头部达人领衔,结合专业的影视剧制作团队,围绕NBA这个IP大开脑洞。
从最早的歪嘴龙王、婆媳长短到如今的悬疑反转、反套路吐槽,短剧题材早就卷到飞起,质量和选题的飞速迭代,正好能给NBA赋予破圈的能量。从传统的热血和努力,到悬疑、怪谈、都市、动作,甚至科幻,只要敢想敢拍,总会吸引属于自己的受众。再由观众锐评、建议,快速优化,很快就能形成“NBA短剧”的内容潮流。据透露,快手计划今年至少制作3部短剧标准的产品,这是“土洋结合”的起点,也是国内平台探索国外IP本地化的勇敢一步。
除了短剧这种“大跨步”的创举,快手还用NBA孵化了不少衍生文娱IP。真人秀篮球综艺《打球么朋友》就是典型,上线三年,不仅累积出10.4亿的直播播放量和21.5亿的短视频播放量,还孵化出了王鹤棣、李昀锐这样的流量明星,甚至在其他平台多次登上热搜,破圈效应显著。可以预见,在新的合作周期中,类似的跨界活动和文娱产品还会越来越丰富。
这些点子都结合了内容和互动两大刚需,在接地气、聚人气的同时,还让NBA市场的消费者们以身入局,自己成为内容创作者和活动参与者,用这种方式吸引更多受众,在创造高质量内容的同时收获高水平互动。
于是一个庞大的、活跃的NBA综合社区就此形成,这里有官方不断给予正版资源、有平台方扶持创作者、有用户不断产出新内容、有消费者不断消化互动,形成一块块相互咬合的正反馈齿轮,带动整个社区扎根篮球土壤,向上蓬勃发展。
当然,平台想要玩转NBA,永远绕不开直播版权和实时资讯这两头房间里的大象,当代互联网用户的时间本就是手机游戏和视频网站争夺的宝贵资源,直播和新闻更是NBA内容消费的大头,也可说是篮球联赛市场的基础设施。快手虽然在玩法、社区和群众基础上出新出彩,但如果能在这两块基本盘上凿开口子,嵌入自家的楔子,让广大球迷有“能在快手实时看NBA”的意识,想必更能盘活宝贵的合作资源,带动更广大的用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