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行的年报披露季由率先开启。
3月21日,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银行”)公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同日,交通银行举办业绩发布会,交行行长张宝江领衔管理层出席,回答市场关注的问题。
交通银行2024年的成绩单展现出,这个资产总额近15万亿的金融巨轮,表现出了“稳增长”的韧性,但与此同时,多项指标亦折射出其面临的“探底”压力,亟待奋起扭转局面。
营收净利微增 两大主营业务失速
年报显示,2024年,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98.26亿元,同比增长0.87%;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935.86亿元,同比增长0.93%。
对于核心财务指标的微增表现,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在业绩说明会上称,“营收和利润均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这并不容易。”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作为零售基本盘的利息净收入保持了平稳增长;二是资产质量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在业务规模方面,交行实现了稳步扩张。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14.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8%。
其中,客户贷款余额为8.5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2%。负债总额为13.7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40.98亿元,增幅为6.05%。其中客户存款余额为8.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1%。
同时,根据其通过的2024年利润分配方案显示,交行全年每股分配现金股0.379元,共分配现金股利是281.46亿元,占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近33%。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交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呈现出逐渐下滑态势,低于国有六大行平均水平。
截至2024年末,交行这一指标进一步下降为9.08%,跌至近五年最低水平,或持续扩大与同业间的差距。
同时,交行的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两大基石业务合计贡献营收占比超八成。但在近五年,两大支柱业务同步失速,增速整体保持下滑态势。
年报显示,其公司金融业务实现营收1257.19亿元,同比下降1.32%。这是继2016年历史性负增长后,第二次跌入负值区间;个人金融业务营收1025.96亿元,降幅较2023年有所收窄,但仍同比下跌3.89%。
净息差创历史新低,非息净收入波动下降
净息差(NIM)是观察银行传统业务盈利能力的“温度计”。净息差表现的是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赚取利息的“差价能力”。
近年来,在利率下行、资产收益承压等制约下,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压力持续增大。2024年,交通银行的净息差也延续了下行趋势,且创历史新低。
年报显示,2024年末,交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698.32亿元,同比增长3.48%。净利息收益率同比下降1个基点,为1.27%。交行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平均收益率和平均成本率的变动,致使利息净收入减少75.90亿元。
同时,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交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依次为1.57%、1.56%、1.48%、1.28%、1.27%,呈持续收窄态势。
周万阜认为,在2025年息差在短期内还是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他表示,主要是在资产端,受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政策性因素的持续影响,叠加有效需求偏弱背景下,行业竞争加剧的资产收益率仍面临下行压力;负债端受外部环境变化及客户偏好等因素共同影响,当前存款结构依然延续了定期化、长期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整体存款平均成本率的下行。
此外,受中收拖累,交行的非息净收入表现也并不理想。
2024年,交通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899.94亿元,同比下降为3.72%。其中,作为交通银行营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69.14亿元,降幅达14.16%。
(图源:交通银行2024年年报)
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具体变动情况看,其中,代理类业务收入35.02亿元,同比下降33.60%;银行卡业务收入148.26亿元,同比下降20.98%;投资银行业务收入23.16亿元,同比下降8.13%;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收入76.67亿元,同比下降4.21%。
浙商证券的研报分析指出,考虑到交行息差仍面临行业性收窄压力、其他非息面临债市波动冲击,预计交行的盈利增长仍面临压力,后续仍需观察。
但周万阜认为,“今年随着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报行合一以及基金管理费率等政策影响下,银行业手续费收入的增速边际改善有望好于去年。”
不良贷款余额攀升,零售不良风险抬头
2024年,交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健,整体不良率改善,拨备覆盖率上升。
报告期末,交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1%,同比下降了0.02个百分点;预期贷款率1.38%,较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同比增长了6.73个百分点,上升至201.94%,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了7.63%。
但交通银行的风险“拆弹”之战仍在进行时。报告期末,交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攀升至1116.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59.89亿元,同比上涨5.67%。
(图源:交通银行2024年年报)
在贷款分类中,2024年交行的关注类贷款同比增长了0.06个百分点,占比上升至1.57%。划分类型看,对公贷款不良率保持稳定态势,为1.47%,较2023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
而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则较2023年末增长了0.27个百分点,上升至1.08%。其中,尤其是信用卡不良率同比增长0.42个百分点,从上一年的1.92%升至2.34%。此外,住房贷款的不良率升至0.58%;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升至1.21%。
(图源:交通银行2024年年报)
银河证券在其最新研报中分析表示,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的上升,预计是受到居民还款能力不足的影响。
同时,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2024年交行的拨备水平有所提升,但结合减值计提减少,叠加其在零售端不良率的风险累积,交行的风险缓冲能力可能将面临考验。
交行这类国有大行在房地产等重点风险领域的化解进度,也引发市场关注。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交行的房地产业对公不良贷款由年初的244.03亿元提升至256.12亿元,房地产业对公不良贷款占比由2023年的28.5%提升至如今的31.3%。
“目前,在资产质量管控方面仍面临一定的压力。”交行副行长顾斌表示,他解释道,一是目前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内生性现金流仍未完全恢复,项目销售也未完全回暖,该领域一部分贷款仍面临下迁不良的压力;二是从去年以来,银行业零售业务风险整体有所增加,预计今年对资产质量带来一定压力;三是国际形势目前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防范外部冲击对一些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而可能会对资产质量带来管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