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亚国际茶荟上专家学者话茶产业发展
古茶新生焕活力
从平凡百姓人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到文人雅士结翰墨缘的“书画棋诗酒茶”,一壶清茶,国人皆饮,雅俗共赏。
千年来,茶以草木之身,吸引了无数的目光,也始终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10月20日,2024三亚国际茶荟如约而至,搭建起茶文化、茶经济、茶产业的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在这场以“茶”为主角的盛会上,专家学者、茶企代表等纷纷分享真知灼见,开和而不同之路,燃互利合作之灯,努力为新时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新茶经”,让古老的茶焕发新生机。
茶商向嘉宾介绍新式茶。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以茶结缘,相聚鹿城;以诚会友,赴一场茶香的盛会。
这是一次云集院士、专家,建言茶业发展的讲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茶推广执行主任蔡军,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原所长包小村,蒙顶山茶叶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雪锋分别作主旨演讲,带来对中国茶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分享茶产业前沿动态,探寻海南茶产业发展路径,启迪受众。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作为“老朋友”,已是第二次参加三亚国际茶荟。
“活动上大家共叙茶情、共谋合作、共商发展,我觉得这是促进茶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王庆坦言,在这里,他感受到三亚对茶文化的热爱与对茶产业发展的执着追求,他对海南、对三亚茶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和他有同感的嘉宾不在少数。“一天的活动听下来,真是受益匪浅。海南茶产业大有可为。”五指山市委常委、副市长黄业伟兴奋地说:“去年来了,今年来,明年还会来!”
这也是一次展现茶业风采,促进交流合作的窗口。
距离会场不远的中华茶文化展示体验活动区,全国茶业大省代表、非遗炒茶传承人、知名茶馆代表纷纷拿出雅安藏茶、安溪铁观音茶、土家油茶等“当家产品”,现场展示“长嘴壶茶艺”等绝活技艺,茶友们流连在展位前,品茶阅茶、共赏茶韵、共享茶非遗匠人展演。
茶商代表展示长嘴壶茶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这次是专程来做推广、找合作的。”在五指山妙自然新茶饮的展位前,工作人员李艳笑着说,这次她们带来了4种新式茶饮,都是颇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当天,李艳和几位茶友加上了微信,并相约下次在线下工作室见面,“能来参会的,都是爱茶的人。大家志同道合,相信未来可以进行合作,共同做好海南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不同水土养出的茶,便有了千般滋味。
“海南是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区,这里生产出的茶自然就有着独特性和稀缺性。”论坛上,海南茶引发关注,海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陈世登透露,茶产业是海南的特色产业之一,海南也一度是中国优质红茶出口基地,海南红茶在世界茶商当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跟美誉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古小玲对海南茶产业颇为关注。她说,2018年到2022年,海南茶叶种植面积及产业一直在增长,茶叶生产集中度相当高。
持续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各方的努力。近年来,海南出台了《海南省大叶茶全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相关市县相继出台了茶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将茶叶变成农民致富的金叶子。
“不过,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海南的茶品种较少,销售渠道单一,科技创新不高,地理优势、品种优势、自贸港政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古小玲说。
在王庆看来,海南的茶产业想要得到长久发展,必须走新路子,打造特色品牌,做好小而美、小而精的文章。
在这一点上,海南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新步伐。海南农垦热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豫介绍,该公司尝试将乌龙茶工艺用于海南大叶茶制作,开发出海南首款海南大叶乌龙茶。今年以来,海南农垦陆续推出茶饮料、茶萃冷泡茶、椰香红茶、椰香绿茶等“茶+”融合产品,并开发了“摘星辰”等多款高端茶产品。
促进海南茶产业发展,企业要与科研机构加强联动,通过数字化赋能,在新技术、新工艺、新包装中传承与发展,成为不少参会人员的共识。
“以交易数据为代表的数字化赋能,必将茶产业发展引入新的赛道,我们对海南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蒙顶山茶叶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雪锋抛出“橄榄枝”,他在发言中真诚发出邀请,期待与海南政府、企业、市场以及行业内外的各方力量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来自重庆的茶商与海南茶商交流,并品鉴海南五指山大叶茶。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一年一会,今又相会。和上一届国际茶荟相比,本届国际茶荟特别进行了课题成果发布,现场发布《推动育才茶仓建设,促进茶产业新质发展》《推动三亚茶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分析》两大成果。
为什么要在育才生态区建立茶仓?三亚建设茶交易中心可行吗?
“三亚育才生态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种植过茶。”三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耿表示,三亚组织团队深入育才生态区,发现山区还有野生古茶树生长。
古小玲则直接亮出了数据:育才生态区年平均气温25℃,年降水量为1755毫米,能够有效缩短茶叶陈化时间,在育才生态区实验仓存茶转化更快,能够有效提升茶产品市场流通速度。
茶叶国际贸易在推动中国茶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能助力茶产业国际化,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结构,还通过多元化贸易方式降低市场风险,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产业链共赢。
尽管不是茶叶主产区,但三亚具有突出的交通区位、气候条件和国际影响力等优势。在刘仲华看来,三亚发展茶叶国际贸易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际茶企来华投资、茶叶仓储、转口贸易、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具有更加便利的条件。
活动现场茶艺展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为助力三亚建设茶交易中心,我们计划建设大宗原料茶国际交易中心,后发酵茶和可转化茶仓储中心,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茶博会。”中国茶业商学院执行副院长欧阳道坤认为,大宗原料茶交易的平台化是必然趋势,交易中心建立后将为促进三亚、海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既要种好茶叶,也要做好茶业,三亚的这一探索,让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茶推广执行主任蔡军激动不已。“多年愿望要在海南三亚实现了!”蔡军说,希望能汇聚商务、海关、检疫等部门力量,把世界品牌请到这里,把中国品牌请到这里,打造世界茶叶高地,引领茶产业全面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
三亚有条件写好“三茶”统筹大文章
10月20日举办的2024年三亚国际茶荟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受邀作主旨演讲,他认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三亚应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国际茶叶贸易中心,吸引国际茶叶资源,写好“三茶”统筹这篇大文章。
茶产业是具有品饮属性、健康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等多重属性的特色产业。刘仲华介绍,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园面积为5149万亩,新世纪以来20年间增长3倍多;2023年我国茶叶总产量333.95万吨,20年间产量增长了4.87倍。
“当下,国内人均茶叶消费仍有较大提高空间,年轻群体的茶叶消费习惯有待培养,广大农村地区的茶叶消费普遍较低,随着茶叶精深加工利用的进一步发展,原料需求量也将同步增加。”刘仲华认为,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茶叶总需求量将达275万吨,其中直接消费量达175万吨、出口量40万吨、深加工用量30万吨、新茶饮用量30万吨。
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消费空间,也为海南三亚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刘仲华表示,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海南的“四小时飞行圈”囊括了2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世界近一半人口,同时背靠庞大的国内市场,发展茶产业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同时,海南有得天独厚的宜茶生态环境。作为上个世纪我国出口红碎茶的重要生产基地,海南当下也是优质大叶种内销红茶的生产基地。“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海南都是非常适合种茶的好地方,生产环境跟非洲茶叶第一大生产国肯尼亚能够媲美。”刘仲华说。
坐拥天时地利的三亚,应该如何抓住这一绝佳机遇,做大做强茶产业?刘仲华建议,三亚可以建立国际茶叶贸易中心,以红茶为核心,吸引国际茶叶资源,形成贸易集聚效应;建立茶叶拼配加工中心,通过创新产品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开展国际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增强中国茶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三亚还可以打造国内茶叶仓储中心,优化仓储设施,提供茶叶长期储存的优质环境;吸引高品质、耐储存的茶叶品种入驻,形成高端茶叶仓储集群;针对高端消费群体开展茶叶仓储会员服务,提升服务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的双重提升,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蒙顶山茶叶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雪锋:
数字赋能茶产业健康发展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一个充满潜力与机遇的话题,数字赋能茶产业发展。”10月20日,在2024三亚国际茶荟上,蒙顶山茶叶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雪锋提出了自己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通过科技的力量,以交易数据为基础,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
在何雪锋看来,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自然条件。但茶叶从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产业链条长且复杂。
在发展过程中,茶产业面临着产业小、散、乱、差;缺乏交易数据为基础的数字分析;市场缺乏准入机制、茶叶品质把控困难;市场透明度不高,流通不畅等诸多挑战。
“简单来说,在传统的茶产业模式中,茶叶生产者往往处于信息的末端。”何雪锋表示,生产者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动态,不清楚哪种茶叶品种在何时何地更受消费者欢迎,导致生产决策存在盲目性,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容易造成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波动较大。
如何破题,何雪峰给出的答案是:推动中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亟需尽快将茶叶贸易引入交易所专业平台。
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交易引领产业(种植、加工、仓储、物流)规范发展。通过设立严格的交易准入机制,筛选出真正有实力、管理规范的企业参与交易,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规范性和竞争力。
此外,还要以交易数据引导产业科学发展,通过交易数据分析从种植的品种、种植面积调整、施肥与修剪、生产品种种类、仓储建设与配置等方面,构建起以数字为支撑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发展体系从而赋能产业发展。
当天,《推动三亚茶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分析》课题成果发布,这一构想,与何雪锋的观点不谋而合。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三亚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茶叶进出口贸易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三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将海南乃至全国主产区的优质茶叶推向国际市场。”何雪锋表示,三亚具备内地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出口优势,在出口茶叶交割仓建设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展望未来,我们对海南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24年10月21日《海南日报》A06版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