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临邑市书蕾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汪女士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观察:Meta巩固技术标杆地位;小米入局加速AI眼镜平民化
新闻中心
行业观察:Meta巩固技术标杆地位;小米入局加速AI眼镜平民化
发布时间:2025-03-03        浏览次数:19        返回列表

2025年,AI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硬件迭代与技术突破推动行业进入关键赛点。自2023年大模型技术落地后,meta、百度、Rokid等厂商相继推出搭载AI功能的智能眼镜,产品形态从无摄像头向带显示屏的AR设备快速演进。2025年2月,小米AI眼镜的入网与参数曝光,标志着主流消费电子厂商正式参战,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光学显示系统作为AR眼镜的核心成本项,其技术路线选择成为厂商决胜市场的关键。

一、硬件迭代三阶段:从AI交互到虚实融合

阶段一:无摄像头AI眼镜奠定基础功能

早期AI眼镜以语音交互为核心,例如meta与雷朋合作的Ray-Banmeta,通过集成大模型实现实时翻译、信息检索等功能。此类产品重量轻(如Ray-Banmeta仅49.1克)、成本低,成为市场普及的试水之作。2024年4月,meta通过升级Llama3大模型强化其语音交互能力,验证了无屏设备在大模型时代的可行性。

阶段二:带摄像头AI眼镜拓展场景边界

2024年11月,百度推出全球首款中文大模型AI眼镜“小度”,支持视觉识别与影像记录功能,将应用场景延伸至导航、拍摄等领域。同期,雷鸟创新发布的V3AI拍摄眼镜突出短视频创作优势,适配抖音竖屏优化,体现了厂商对本土化需求的响应。带摄像头的AI眼镜虽未实现显示功能,但其多模态交互能力为后续技术升级奠定了基础。

阶段三:AR眼镜开启虚实融合新体验

2024年9月,meta发布首款分体式AR眼镜Orion,采用波导光学方案,尽管未面向消费市场,但其技术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参考。2025年,Rokid推出的Glasses系列整合通义千问大模型,通过衍射光波导技术实现虚拟界面叠加现实环境。带显示屏的AR眼镜成为智能眼镜的终极形态,但其量产依赖光学显示系统的成熟度与成本控制能力。

二、光学显示系统:技术路线分化决定产业格局

微显示方案:LCOS与MicroLED的路线之争

当前被动式LCOS方案因量产成熟度较高,被广泛应用于成本敏感型产品。例如,韦尔股份推出的LCOS面板已适配多款AR眼镜,助力终端价格下探。主动式MicroLED则凭借高亮度、高色域等优势成为未来趋势,舜宇光学科技率先实现单色及彩色MicroLED光机量产,为高端AR设备提供核心组件。二者的竞争本质是“性价比”与“性能天花板”的博弈。

光学方案:光波导技术或成终极答案

、BirdBath等传统方案因视野狭窄、体积笨重逐渐被边缘化。光波导技术因轻薄、高透光性成为厂商攻坚重点,具体路径分为反射式与衍射式:水晶光电聚焦反射光波导,通过优化材料与工艺降低成本;RokidGlasses则采用衍射光波导,实现更自然的虚实融合效果。蓝特光学的玻璃晶圆加工技术为光波导镜片量产提供上游支持,产业链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产业链协同:技术突破驱动商业化进程